从近年来我国台湾直流分体式充电桩充电桩的建设情况看,增幅是明显快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供求关系趋缓。截至2019年底,我国充电桩保有量121.9万台,同比增长50.8%,其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51.6万台。同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81万辆,由此计算,车桩比为3.1:1,优质直流分体式充电桩生产车和公用桩的比值在7.38:1,全国车-桩匹配关系持续得到改善,2015年“车-桩比”为7.84:1。
台湾直流分体式充电桩充电桩成为新基建重点方向,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经测算,到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其中电动公交车超过20万辆,电动出租车超过30万辆,电动环卫、物流等专用车超过20万辆,电动公务与私人乘用车超过43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台湾优质直流分体式充电桩充电桩建设仍是整个产业链的短板之一,有了新政策的给力支持,充电桩建设将全面提速。
用台湾直流分体式充电桩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实际上就是为电动汽车中的蓄电池充电。充电原理是蓄电池放电后,用直流电按与放电电流相反的方向通过蓄电池,使它恢复工作能力,这个过程称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充电时,电池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联,电池负极与电源负极相联,充电电源电压必须高于电池的总电动势。一般来说,充电桩有两种充电方式,分别是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在5月1号实施的新版电动汽车术语中,分别对这两种充电方式进行了定义:恒流充电,以一个受控的恒定电流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恒压充电,以一个受控的恒定电压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优质直流分体式充电桩生产那么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具体是什么呢?以下是笔者了解到对这两种充电方式较为详细的解释。
台湾优质直流分体式充电桩生产公共充电领域,慢充所需时间长,快充存在安全隐患且导致电池衰减严重等问题;相比公共充电而言,直流分体式充电桩生产换电模式可迅速补充能源,解决里程和充电焦虑并降低购置成本。但是换电模式缺点也很明显,建站成本高、电池规格难统一,无法解决电池所有权问题;所以换电模式比较适合在公交车和运营车上使用,因为两者标准化程度高,而且对运营效率要求更严。在私家车领域,由于定制化属性强,换电模式只适用自家车型,更适合有一定销量规模的车企。据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2月,我国换电站保有量400座,相比2019年8月245座增加63.3%;主要运营商有三家,奥动、蔚来、伯坦分别运营183、123、94座。
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战略诉求十分明确,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优质直流分体式充电桩充电桩的政策也十分坚决。2014年起,国家相关鼓励政策陆续出台,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对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持续补贴、住建委发出的关于小区积极支持私人安装家用充电桩、支持国家电网公司和其他的运营商大规模投入公共充电桩的建设。据统计,2016年,全国新台湾直流分体式充电桩增公共充电桩10万个,已累计建成约15万个。居民专用充电桩同步增长,“随车配桩”的安装比例达80%。城际间快充站已服务1.4万公里高速公路,站间平均距离48.6公里。从重点城市来看,北京、上海电动汽车充电平均服务半径已缩短至5公里;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公共充电网络也在迅速布局,向着“五公里”时代的目标加快推进。此外,民航、公交、环卫、出租等专用车的充电服务站正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