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继各地政府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救市”政策之后,国务院也发布了新能源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延长2年的消息。两相结合之下,新能源市场暂时未被重新点燃,但的确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复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样的优惠政策似乎还是不够。
汽车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代步,但如今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消费者早就对汽车有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车除了更环保以外,其本质依旧是一辆车,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解决充电难、充电速度慢、续航能力低等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汽车充电慢、续航低,这是电池技术的发展限制,短期内似乎无法解决。但是,充电难则是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问题。对此,中央表示可以解决:近日,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而新能源充电桩赫然在公布的7大领域之中。这也意味着,国家将在充电桩领域中投入更大资金,并尽快弥补国内的新能源充电桩缺口,以促进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发展。
“站在风口,连猪都会飞”,雷军这番话在可以说是非常火,那么站在风口之下,充电桩行业能否起飞呢?在理想状态下,充电桩纳入“新基建”,必将迎来一波红利,行业将搭上快车前行,一旦充电桩缺口得到补齐,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江西鼎茂新能源有限公司而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统计数据,截止今年1月,国内充电桩保有量为124.3万个,车桩比约为3.5:1,远低于规划的1:1。而根据初期预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能在2025年达到700万辆,如果保持目前的充电桩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这也意味着国内的充电桩缺口依旧很大。
有需求,自然就建立起交易的基础。按照“新基建”规划,2020年将计划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到2025年建设超过3.6万个充换电站,以达到全国车桩比1:1。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加大对充电桩建设项目的支持。比如北京城市管理委员会就印发了相关文件,其中指出部分公用充电设施可享受补贴,同时对充电桩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高奖励106元/千瓦·年,上限为20万元/站·年。如今,海南、广西、山东等省份也已经出台相应的充电桩政策。
其实,这并非充电桩行业一次站在风口上。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初,国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超过1000多家,但截至目前,这些企业仅剩下约100家,10%的存活率着实让人惊讶。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惨烈”的情况,与充电桩行业整体运营效率不高、前期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等原因脱不了关系。
根据赛迪数据显示,充电桩的投资回收期与充电桩的使用率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交流慢充桩,在使用率5%和30%两种情况下,投资回收期为3年和半年。对于直流快充桩,在使用率5%和30%两种情况中,投资回收期为12年和2年。而中金公司则认为,只有当直流桩利用率高于8%,充电运营公司方可实现盈利。
要想实现盈利到底有多难?目前国内充电桩运营商中,拥有超过1万个充电桩的运营商数量为8个,其中特来电、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位居前三,但是只有特来电和星星充电两者开始盈利。特来电的母公司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更是在去年的一封公开信中说道:特来电5年来累计投资50多亿元,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前4年累计亏损达6亿元,直到2018年才实现充电网板块的盈亏平衡。由此可见充电桩行业的不易。
其实从技术上来说,充电桩行业并不是一个高新技术行业,相反它的门槛比较低,很多人都可以轻易入市。但正因为如此,当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头部企业已经站稳脚跟时,后来者凭什么在如今风口下追赶上它们,乃至超过它们呢?这时候,引用一句网络用语再合适不过——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可惜,生意场上没有变异,因此只能靠科技。
当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头部“玩家”占据了目前充电桩数量的70%时,后来者要想乘风而起,好的办法就是打出差异化产品。未来的充电桩必将成为互联互通的充电网,这也就意味着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充电端口,还有可能是能源交易、日常消费娱乐的输入端口。因此,与其以量取胜,还不如出奇制胜。
可以预见,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新能源车辆的无人智能充电,离不开新型充电桩的配合。以目前为例,部分车型已经能够在封闭测试社区内完成L3乃至L4的自动驾驶,这些车型可以在车主下车后自动寻找停车位,并在车主需要用车时自动来到车主身边,但却不能在车主不用车的这段时间里进行充电,这不是很鸡肋吗?试想一下,当你来到公司楼下,车辆自动找寻充电桩进行充电,并在下班后来到楼下等你,这不是很美妙吗?
或许对于新型充电桩的畅想有些遥远,但这并不妨碍相关技术的发展。而且随着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行列,除了充电桩行业以外,新能源汽车或许也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当两者的技术同时进步之下,到底会衍生出什么新体验,这才是消费者大期待。